香港汽油貴甲寰宇 供應模式應效電煤 20240319

本文亦於2024年3月19日在【信報】刊登: 香港汽油貴甲寰宇 供應模式應效電煤

在眾多國際排名上,香港除了IB分數與人均壽命傲視同齊以外,更以汽油價格最貴而聞名遐邇。

圖一:如此第一,不贏也罷

至於汽油在本港市民眼中到底有多昂貴?而各界又有否良方來控制過高的價錢?以下筆者由高地價政策、寡頭壟斷、以及荒謬的零碳政策等方面來分析此一供應鏈是如何令香港營商成本及生活負擔都高踞不下。

油價無理昂貴 營商無謂艱難

每將香港與其他地域作比較時,當然選擇小型開放經濟體系更為合適,如新加坡和瑞士。此外為增加研究的完整性,筆者加入兩個大型經濟體為樣本:分別為日本(乃亞洲先進地區)和美國(全球最大市場)。

圖二:香港汽油 領先全球

圖三:本港入油成本為美國三倍

根據彭博/globalpetrolprices.com的數據,香港油價與2023年10月時為$3.09(美金/公升,下同),遠遠拋離新加坡的$2;同時日本再比新加坡低大約四成,為$1.21。但美國要再平一截,以$1.07稱王(低日本12%,【圖二】)。若以美國價格爲基準,新加坡有著非常高的92%溢價,但香港則更為驚人,較美國價高出189%,兼是新加坡價的兩倍【圖三】。更令人不安的是,香港的溢價持續地地維持於150-200%之間,毫無收窄跡象。

 

相對甲廈租金及人均產出,本港油價實在太貴

那麼,如此昂貴的燃油成本是建基於香港的高生產力或高地價嗎?可惜兩者皆不是。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的甲級寫字樓租金比較,香港的汽油仍是驚人地昂貴。若要與國際對手看齊,油價起碼要下降25%(【圖四】箭嘴):

圖四: 就算香港寫字樓租金已是環球數一數二,亦被更昂貴的汽油價比了下去

或許香港租樓成本並不反映經濟出產?故此,筆者再將汽油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進行比較,結果兩者之間的趨勢呈更加緊密的線性關係:

圖五:以經濟產出作比較,本港汽油價格依然不合理地高

可惜香港再度有別於人,若要回歸全球趨勢線的話,本地油價須下調更加大幅度的45%方才合理(上圖紅箭嘴)!

 

高油價:政府政策和油公司壟斷下的結果?

為高油價現象診斷成因,須先瞭解本港汽油的入口價錢是否高於國際水平:

圖六:入口成本與布蘭特原油價格關係穩定

對比布蘭特原油過去三十來年的定價,本港汽油入口價格似乎相對穩定,大約在入口價15-30%以上波動。可見在缺乏更詳細數據的情況下,大可以布蘭特原油價格來估計本港汽油入口成本。

若將零售價細分而觀之,可見香港的消費者相對其他國家是處於多惡劣的處境:美國司機只須支付政府及石油公司相當於42%油站標價之際(餘下乃汽油本身成本),香港司機卻向政府和石油公司貢獻標價的81%有多,豈非欺人太甚?

圖七:零售價組成:香港稅費比例高得驚人

圖八:以組成百分比計,香港消費者付出遠高於成本的金額

香港汽油成本中的利潤及稅費成份之高令人瞠目結舌:但最爲驚人的,不是政府已經抽取環球最高額的稅費,而是油公司更為肥厚、大概亦是傲視全球的利潤【圖七】。

但這是一直以來的狀態,還是最近才出現的現象?回望過去十八年歷史,政府稅收並無改變(儘管在期間仍是全球最高昂稅額),但石油公司的利潤卻大幅膨脹,導致消費者的成本急劇飆升:

圖九:過去20年汽油價格飆升主兇似是油公司利潤之無序膨脹

然而,若將油公司的利潤成份與樓價指數相比,會發現油公司利潤(【圖十】紅線)變化其實低於同期的樓價升幅(綠線)。不過在2018-9年間,加油站土地成本(藍線)卻突然暴升,可能是新入場油公司搶地盤加上政府暫停新油站招標所致:

圖十:加油站地價、油公司利潤率及樓價的變化

但無論如何,石油公司近年利潤率大幅上升(高於同期通脹指數約6成之升幅)對用家的負擔能力而言仍是難以接受的。

此外任意停止批出加油站新址不僅不利競爭,而且未來隨著人口及經濟持續增長,車輛數目亦只會不斷上升。官員一廂情願以為可以朝夕間將所有燃油車輛變為電動的想法不但非常離地,最終只會助長油價飆升,得益的只有少數已入了場的油公司:

圖十一:全球經濟於十數年間由85%化石燃料轉爲零碳排的機會微乎其微

隨著全球政客/官僚不顧一切地奔向其2030年代零碳排目標,人民必將深受其害:上圖各藍色區域明顯反映,當今全球經濟和人民的生計是如何全面及壓倒性地以石化燃料爲能源基礎。

以計劃經濟式的高壓目標(紅色箭嘴)去剝奪人民賴以為生的能源供應必會將文明打回石器時代──換言之,在如此短時間要拿出可以取代石化燃料的其他能源(圖中垂直的綠色箭頭)實在是天方夜譚!如果全球各國都同時實施這一瘋狂的方案,則當前85%的能源供給將被剝奪,經濟產出亦會倒退到20世紀中期的水平!

因此,港府實應逆轉現行政策,立即重新批出新加油站地皮,否則消費者將繼續受苦。

加油站批地新模式?

再回看消費者如何可以買到廉宜汽油這個問題——港府招標站址的一貫思維是以賣地賺錢為目的(即出售站址以庫房收入最大化為目標),而非為市民開拓可持續的售後消費市場。

然而,若將汽油視為市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與電話和水電看齊,則油站招標的模式是否有大幅調整的必要?既然電話機樓和電力變電站這類基建設施幾乎都是免費批出的,那油站用地實應同樣地以降低此公用必需品的成本為目標而進行招標。

香港規管電力費用是以《管制計劃》機制來實現,而該框架是以電力公司的投資資本回報為基礎。將此一方案用諸油站基建上,是否應該讓油公司為每個油站地塊投標,而中標者乃是承諾在來價水平上賺取最低邊際利潤的公司?此一簡單的規管方法不僅易於持續監控,兼且結構上令燃料成本維持低廉,令社會每個經濟領域都受益不淺;相對於僅在政府一次性批售土地時收取最大利益收入,新方案更能長久地造福市民!此外,因油公司低價投地所產生的社會得益,是否強於一次性賣地收益只入官僚的金庫?答案應是無可爭議的…

 

筆者特別鳴謝香港科技大學計量金融學系陳熙蕾同學協助收集及整理本文相關數據及圖表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n_GBEnglish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