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簡短版載於2019年9月5日信報:
全篇文章如下:
上文(見一國兩制受損 移民熱情升溫?)提到,香港近年自由度下跌,除了影響市民留港發展的信心,更會令香港貿易伙伴重新審視香港的自治狀態。本篇將分析本港自由貿易港地位在經濟層面的重要性,包括中美貿易角力及反送中浪潮下本港經濟發展所面對的下行風險。
轉口貿易存在 全賴獨立地位
香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因爲中國改革開放而逐漸成爲中方出入口貿易上重要的轉口港,回歸後亦因美國認爲香港仍享高度自治而讓本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得以保留,並享有比内地較低的關稅。因此,中國製造業亦得以利用本港此一優勢而避免支付龐大的關稅。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中國經香港出口貿易總額更急速飆升【圖一紅線】,大大超越本地生產總值,近年更達到本地生產總值的145%【圖一藍區】,可見獨立關稅區地位對香港經濟之重要性。
上圖可見,香港因為是中國和世界貿易一個重要的中間人,令轉口貿易佔香港出口貿易總額達99%,至本地生產總值的1.45倍【圖二黃區加綠區】。因轉口貿易而所獲利潤亦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4%,加上貿易及批發相關的就業人數(不包括零售)佔本港就業人口18%【圖三紅虛線】,可見依靠香港獨立關稅地位而生存的經濟板塊著實不小!如計入零售業就業人數,則本港79萬人(28%)靠這一本港獨特的政治身份吃飯,較星加坡相同類別就業人數之16%更形重要【圖三紅線及綠線】。
大陸仍需香港作轉口站
香港貿易主要靠內地不言自喻,但是中國既有發達港口,低廉勞力,卻仍然有11%的出口要經本港,而經香港入口的貨值更佔總量15%之多【表一】,可見本港獨立關稅地位仍然對中國有甚大的重要性(特別是戰略性商品及物資),否則為何不由珠三角其他港口經手?
然而,近月香港出現反送中示威,更持續發酵,引起國際關注,其中美國更考慮重新審視香港因行使高度自治權而享有的獨立關稅地位,正討論訂立新的《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若證明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時,美國政府可以取消給予香港在經濟貿易上的特別待遇。
如香港失去獨立關稅區的地位,中國便再不能透過香港作為中轉站,不但令自己出口失去那11%經香港避了關稅的好處(兼造就廠商加速外移),亦隨時再不能經本港入口西方會限制直接輸往大陸的商品,實是雙輸之局面!
中美貿易戰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戰正亦打得如火如荼,當更多中國入口美國的商品被加徵關稅前,已有不少製造商遷移在大陸的生產線。光是較出名的品牌,已星光熠熠,受惠的地區以台灣及東南亞國家為主:
且看美國經東南亞入口貨品與中國入口之趨勢,東南亞貨源比例於2013年開始上升,2019年更突破運行區間頂部,創出新高(見【圖四】紅線);雖然歐盟自東盟入口的比例上升速度較緩,但仍然穩步爬升,2018年亦見37%之比(見【圖五】紅線)。此一趨勢亦對香港作為亞洲金融/貿易樞紐的地位有所威脅,因為本來經港處理的物流及技術,以後或會越來越傾向由星加坡經手。
至於中美貿易戰所造成的影響,實難量化,以下只以較籠統兩個假設來分析:一)中港出口跌一成;及二)出口少去兩成。
如中國出口的五分之一因貿戰而遷移至東南亞國家,東南亞出口至美國貨物量的比重可能暴漲至中國的出口貨物量72%之比【圖六紅點虛線】。由於香港超過50%的轉口貨物都是以中國為來源地,本港的轉口利潤難免受害,每年損失兩個百分點的GDP貢獻【圖七紅點虛線】:
本地就業亦將受害,以非經濟學角度去簡單推算,兩成的生意跌幅若導致兩成的從業員失業,那本港失業率有可能上升3.6個百分點(18.1%-14.5%,見【圖八紅點虛線】)?
以上論述還未計入環球經濟已經進入衰退邊緣,只看本港採購經理指數,已可預見本港失業率將於2020年上半年抽升兩個百分點的可能【圖九紅箭嘴】。當本港已經被環球經濟失速和貿戰令廠商出走南亞這兩大負面因素夾擊,實在難以承受失去獨立關稅地位,連轉口這當家飯碗也被打爛的風險。
就算不計失去獨立關稅地位(因轉口佔總出口99%,可毀滅性地一舉令佔勞動人口18%的貿易批發業大量失業),光是外圍及南移兩大因素,已有將本港失業率推至沙士期高位的殺傷力【圖十】。今趟經濟風暴,實在不可小覷。
筆者特別鳴謝香港大學經濟學系學生周柏希協助收集及整理本文相關的數據及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