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三波」疫情爆發,香港再度陷入一片恐慌,新聞無日無之地宣告最新確診數目,政府更草木皆兵,以最強硬方式應對:全面禁止於餐廳用膳,兼實行口罩令;在這種不顧後果的封城措施下,香港早已奄奄一息的經濟、浩蕩無邊的就業大軍,甚至惶惶終日的群眾心理,都再遭一槌重擊。
相對其他死因,新冠望塵莫及
就在人人自危,寢食難安的新疫情下,作為有思考能力的文明人類,是否應該自問一下以下數個問題:
一)迄今為止,死於新冠肺炎(下稱新冠)之港人有幾多?幾百人?非也,寥寥65人之數(數字至八月十三日止)。相比之下,2018年死於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之65歲以上病人是新冠肺炎(年度化後,下同)的18倍;在所有年齡類別亦為新冠肺炎的18倍!至於另一「頭號殺手」——「普通」肺炎在2018年的整體死亡率更是新冠的111倍(見【表一】)。同樣是肺炎,而且死亡率更高,卻在兩年前得不到全面封城的「優惠待遇」,這還是一個公平的世界嗎?
表一:各主要疾病相對新冠死亡率之倍數
疾病種類 | 65歲以上 | 總體 |
惡性腫瘤 | 142倍 | 192倍 |
肺炎 | 112倍 | 111倍 |
心臟病 | 71倍 | 80倍 |
腦血管病 | 36倍 | 40倍 |
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 12倍 | 25倍 |
腎變病綜合症 | 21倍 | 21倍 |
認知障礙症 | 20倍 | 19倍 |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 18倍 | 18倍 |
敗血症 | 12倍 | 13倍 |
糖尿病 | 5倍 | 6倍 |
其他 | 0.01倍 | 0.01倍 |
4人死亡而要實行宵禁級別的苛政,為何本港不年年流感季節都例行封城?
那為什麼我們的城市不用每年四季都封城呢?
二)65歲以下的新冠死亡個案是否失控?答案是:死者並非數以十計,而是僅有4人。所有理性的讀者應可由此數得出一個清楚的結論——高齡長者才是真正需要被保護的一群,而非健康、活力充沛、具強大生產力的中年普通人!
三)那45歲以下是否死者眾多?現在面對的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但極度悲劇地,僅因1人死時診斷為新冠帶菌者(甚至可能不是死於此疾),就令380萬處於人生巔峰之港人被當成麻風病人般被囚禁起來!向更年輕界別分析下去,封城政策對大眾基本自由權利的剝奪則更令人心酸:
四)君知否15歲以下的死亡個案?答案是大大的一個零雞蛋!亦即是,無辜的孩童被無理地剝奪了整整半年有多的教育、運動、社交、甚至是玩耍的權利;在支付高昂學費的同時(能否退回學費乃未知數),愈多失去工作的父母更要擔起看護和在家教授的負擔。
為令讀者更易各疾病不同年齡的死亡規律,特編下圖總結上述討論:
圖一:2018年按年齡劃分各疾病死亡人數 (對數比例)
值得注意上圖是使用對數比例(log scale)繪製,已將主要死因的視覺比例拉低。當Y軸以線性比例(linear)展示時,今年疾病之「天之驕子」——新冠——竟然如此不濟:代表此疾之紅線及虛線皆消失於X軸上:
圖二: 2018年按年齡劃分各疾病死亡人數(線性比例)
筆者於近月在此議題上已落墨甚多(見註),希望本文能帶出有別於主流論述的另一角度,助讀者更理性思考此影響深遠之現象:以英國數百年歷史為例,經濟萎縮以雙位數計的案例隻手可數;但與世界大戰兼西班牙流感(死亡率乃真正災難性的2.5%)雙重夾擊下的1919年(下跌10.9%)相比,2020年的經濟蕭條更加令人嘡口結舌(英倫銀行預測收縮14%)!
圖三: 英國封關令2020年成為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慘烈的一次經濟蕭條
似乎今次的悲劇,是人的反應大於事態本身;如不盡快亡羊補牢(如學習瑞典方式),則大眾已經付出太高的自由、社會、經濟、心理代價會更加慘痛。
筆者特別鳴謝香港城市大學學生何卓鋒協助收集及整理本文相關的數據及圖表
————————————————————————————————————-
附錄:除上文分析與2018年香港其他致命死因之對比,下圖更給讀者與史上重大疾病爆發時死亡數
字作參考,可見今輪殺傷力是如此小巫見大巫:
來源: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