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正提前同各位分享一下喺網上討論區正在熱播嘅「居屋辯論—亞伯舌戰李永達」【註】,乃泛民最近趾高氣揚、越玩越出火下民意反彈嘅另一證據;由其文字上交往及其他討論區會員之回覆已經很明顯地說明,沉默的大多數原來眼睛係雪亮的:大家都明白居屋政治除咗益福利政客外,對整體樓市、本港經濟前途、以至社會公理都係弊多於利!各位不妨去文尾連結細味一下喺議會內只有進攻同反對,從不需為滔滔言行負責的政客,在議會外之民意審議下其論據竟顯得如此理屈詞窮!
言歸正傳,上禮拜政府刊憲,為九龍灣工業區至德福花園由私人發展商承建之天橋系統開綠燈。此乃近年少有嘅政府德政也!主要原因係政府似乎拋棄咗「官商勾結」呢個近年最令行政癱瘓嘅恐懼,勇於為社會嘅整體利益著想,明知呢個係益發展商物業內人流利潤嘅基建都肯批准上馬,值得讚!
放下包袱,以民為先,死結可解
講到天橋,只要有喺中環行走嘅讀者都知道,中環嘅天橋系統喺私人樓宇中已經全冷氣覆蓋,唯獨係政府興建嘅路段則要面對炎炎夏日,行人常要汗流浹背,冰火交煎……咁喺呢方面點解政府又唔發揮吓想像空間,靈活兼利民?一就主動裝上冷氣(當係提供豪華街燈可也),一係就與各建築物之業主達成統一協定,由佢地提供大廈間通道內之冷氣(聽講置地曾多次向政府提議,自費為交易廣場至遮打大廈間天橋供冷氣,但係各主事官員怕事卸膊,次次不了了之。結果多年落嚟橫過干諾道嘅市民仍要遭酷熱煎熬!),甚至可以以減稅為誘因,令政府—業主—市民三者嘅利益最大化!
如果今次九龍灣嘅靈活施政、官商「勾結」、多方共贏精神能發揚光大的話,可能中環天橋系統亦能成為世界最舒適(冬暖夏涼)、最有效率(省卻政府部門費力不討好去清潔兼美化斷斷續續嘅橋段)、甚至係最有文化(私人發展商可能被允許喺天橋上展出藝術品,兼容許街頭藝人表演)嘅天橋系統!呢種交公共設施與私人承辦嘅做法可能同去年發展局標籤/還原私營公共空間嘅做法啱啱相反,但係其實只要有足夠嘅透明度同標示,私人管理嘅公共場所往往會更迎合朝夕變更嘅群眾要求同口味創造多贏,附圖所見,乃紐約市所見,公共空間由私人管理嘅好例子。
未來天橋行政幾點提議
講到呢度,就順口開河,提議吓未來優質嘅天橋政策下可見嘅幾點運行原則:
1)靈活變通,人流量最大化—最理想應每一個街口嘅大廈都有出口連接天橋:以中環為例,永和街連巴士總站、文華里至急庇利街駁信德中心、中環街市接中環中心、等等都係尚有潛質嘅起橋地點。如果需要換地取道,只要用家、業主、政府、區議會冇強大反對,都應以全民利益最大化為取捨標準,切勿前怕狼后怕虎,驚被政客扣利益輸送嘅高帽;
2)保存街頭活力—避免製造橋滿鋪空,行人與服務分家嘅情況—呢個喺城市規劃上嘅高難度動作,就算做錯亦會睇嚟好似冇乜受害人,但係會對整個區嘅商業活動佈局帶來翻天覆地嘅影響—好嘅例子有喺政府實用性掛帥(或閉門造車,冇與私樓業主配合)下設計出嚟嘅幾段旺角天橋;
3)以私人管理為主,常理公道為約—點解中環街市搞極都係注定要失敗?因為係公營也!發展局好應該由毫無營業經驗嘅市建局手上取回中環街市,一就賣出去補核心區寫字樓公營短缺,一就公開招標,畀價高者得,以私營模式管理呢個依家肉酸得令人汗顏嘅雞肋,免繼續浪費呢幅咁靚嘅地點;
4)設跨部門小組,利建設/運作效率—正如所有咁多其他政府施政,快速行動一定要有好嘅協調,如果香港天橋發展想繼續領先世界,以上要做嘅好多事情係要多方配合方可,政府喺機構設計上亦應發揮靈活嘅九龍灣天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