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早已於2018年撰文,提出與其補貼分流隧道,不如豁免收費的建議。
有信報時事評論亦於2021年12月30日隧道、公路不收費一文中提議香港隧道和公路應該免收費,減輕運輸成本,提升經濟效能:
- 利民便民,節省社會資源,並且打通各個核心商業區
- 免收道路費用可提升地價、樓宇買賣印花稅,從而增加土地收益
- 政府可增加車輛牌照費以補償隧道費用的損失
筆者原文如下:
隧道補貼分流 不如乾脆免收
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隧道分流政策,相對於筆者早於2010年所提出的補貼提議(見:西隧加價無罪,政府袖手有失),新政可謂姍姍來遲,加上不敢大刀闊斧去解決問題之根本,大有搔不著癢處之嘆!
新提議中政府只小修小補地加紅隧及東隧收費,並補貼西隧15-20大元(表中粉紅色各列),不向解決整體交通效率的大方向出發,實是浪費時間、金錢及人力。
為了補貼西隧承諾的回報,其實政府大可將所有紅隧/東隧的收入作為西隧減費的資金:若在隧道整體需要自負盈虧的前提下,當紅/東隧收入多於西隧所需補貼,大可將西隧費減至免費,而紅隧東隧只收足夠補貼之最低水平即可,(如倒數第二行所示,實際數目可能不同,但理念一樣);如整體收入不足則在西隧費用最低的前提下收取紅隧/東隧所需補貼之費用(如最後一行所示)。
表:對照現在及可能實行之各項隧道收費方案

其實政府好應該將全港所有隧道減費至零(上表第一行藍色列),此舉對全市所有交通的暢順度必會帶來莫大裨益;況且大部分隧道皆落成運作甚久,所有收回成本的收費原因也早不再存在,繼續攔路打劫似乎太不合情理。未來只要把隧道開支與整體道路之維修及管理合併便可,如此大大減少市民之負擔及不便之政策,何樂而不為呢?
「攔路打劫」不合請理
況且將城市交通障礙(所有隧道收費站皆是也)除去,乃有利全民的措施,較諸亂灑金錢於各種不切實際的收買支持政策(如創科領域)實有天淵之別。希望特首在具體研究此政策時不妨擴大此一德政範圍,則每日上班上學的市民幸甚,全港司機幸甚,所有大小工商機構幸甚!
政府於5月底收回大欖隧道
私家車會分時段收費:繁忙時段收費45元,一般時段30元,非繁忙時段18元
的士及商用車全日劃一收28元及43元。
————————————————————
立法會三讀通過大欖隧道新收費方案
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current/article/4003362/%E7%AB%8B%E6%B3%95%E6%9C%83%E4%B8%89%E8%AE%80%E9%80%9A%E9%81%8E%E5%A4%A7%E6%AC%96%E9%9A%A7%E9%81%93%E6%96%B0%E6%94%B6%E8%B2%BB%E6%96%B9%E6%A1%88
How popular leaders cut out bureaucratic barriers, HK should abolish Tai Lam Tunnel fees, rather than creating inefficiencies despite opportunity now to scrap the toll
————————————————————
NYC congestion pricing axed as Trump’s DOT pulls approval of hated toll
https://nypost.com/2025/02/19/us-news/nyc-congestion-pricing-axed-as-trump-pulls-approval-of-hated-toll/